关键词
诗文库 序
沧海辞 明 · 姜希孟
 出处:私淑斋集卷之五
惟上即位之十年春正月。上召宰相。若曰。子既嗣大历服。惟天惟祖宗付畀之重。是钦是惧。凡厥施为。罔不祗承先王成宪。顾我邦诞邻阿每氏。交修邻好。世世不绝。顷缘其国洛下不靖。兵戈扰攘。道梗罔克修于好。越玆十稔。予惟久废聘礼是念。且有言洛下既定。可通使价。惟尔礼曹。其稽厥旧典以闻。礼曹稽照前例以启。上特拣廷臣之俊彦者。为使副使。又以弘文馆校理金侯䜣为书状官。将行。交游咸歌诗以赆。请余为叙。余老吏也。著述非任。然(仆)尝滥长夏官。金侯为佐郎。知侯者莫我若也。可无言哉。予惟人有一气。至大至刚。浩然充寒乎宇宙。贯彻古今而无终。寓于人则为英俊。发于事则为正大。燕安无以荡其中。险难无以易其操。故人之善养是气者。必能大施所蕴。屹然独立乎世。不规规于事为之末。而犹且未也。至有涉溟海。穷苍梧。登会稽禹穴。极天下之壮观。而以充浩然之量。此古人所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以定其初服也。然则瓠系一方。剌剌与儿女子盘旋牖下者。岂大丈夫之壮节哉。然或为官职所縻。方域所限。未能博观乎四方。生死于醢鸡瓮盎之间者。几许人哉。其不负弧矢之志者盖寡矣。金俟早捷魁科。扬历清要。昵侍经幄。其登内相。指日可期。然后虽欲纵观天地之大。以赏吾平生之志。得乎。金侯抱不羁之才。承专对之任。闻命跃跃。充然不以涉险介怀。侯之所存。可知矣。若夫使事之。则(仆)释褐未几。选补春官典客郎。备历诸位。以至判书。出入数十年间。馆待其国之使人。详知其礼俗。可为交际。当春秋纷争之时。列国大夫。犹能以辞命之得宜。以缔两国之信。况我国圣明在上。礼备乐和。三光顺轨。风雨以时。倘其国有具眼者。当观海波不兴。日月贞明。必知我国有大圣人作。而于侯之归。益坚交好之信矣。侯其费力于其间哉。某老卧衡门。仅奉朝谒而已。壮侯之行。叹吾之衰。作沧海辞一篇以为赆。辞曰。
渺沧海兮悠悠,浸乾坤兮浮浮。
驾龙骧兮万斛舟,风帆齐举兮奚所拘。
聘余目兮隘九州,历三山兮作远游。
掠榑桑兮望神洲,琼宫屹兮金鳌头。
抱一气兮依前脩,履至险兮宁为忧。
吾令海若安流兮,锁风伯与阳侯。
祥风送楫以飕飗兮,瘴雾升宇而敛收。
涉洪涛兮观名区,结邦交兮以中孚
竣使事兮促回途,逮清秋兮返故都。
眼高四海兮无与徒,壮哉我侯兮真丈夫。
苏武慢 清 · 厉鹗
 押词韵第十八部 出处:秋林琴雅二
谢叠山先生赠家半村先生诗真迹卷子。半村先生讳元吉字无咎宋咸淳七年进士,仕为乌程县,迁著作佐郎,入元徵聘不就,隐居以终。此卷今藏姚江族人处
朱鸟歌残,白翎词起,天地一家春别。
霜凋玉树,风折琼花,只有野梅高洁。
曾忆故人,拂袖归来,暗沾清血。
又燕台尘杳,曹碑魂断,梦寻薇蕨。

江上路、冷空篱,疏灯破屋,长记义熙时节。
琅琅夜诵,满纸骊珠,惊说半天虹月。
应是怕伊,鬼泣龙愁,巧偷豪夺。
放扁舟西去,从此相思晋雪。
书赠黄州赵生圣揆丁卯 清 · 南有容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䨓渊集卷之五
生求记其大父佐郎公义格孝行。呜呼。公之为孝。多异迹可记。独其不忍离亲远游。终身不求仕。耕渔以致养。此为孝子尽分处。余深有感焉。辄写一小诗以应之。
雪笋冰鱼偶二人,至诚元不必通神。
耕田养老寻常事,安处方知孝子真(必无必之必)
唐故宣州观察使御史大夫韦公墓志铭845年5月 唐 · 杜牧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五 创作地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韦公会昌五年五月头始生疮。召子婿张复鲁曰。三稚女得良婿。死以是托。墓宜以池州剌史杜牧为志。复鲁曰。公去岁两疮生头。今始一尚微。何言之深。公曰。吾年二十九官校书郎时。尝梦涉浐水。既中流。有二人若举符召我者。其一人曰。坟墓至大万日始成。今未也。今万日矣。天已告我。我其可逃乎。谢医不问。以其月十四日。年五十八薨于位。公从父弟某书公功行。以公命来命位哭。序且铭之。公讳温。字宏育。韦氏自殷周秦汉。邱明马迁班固辈争书其人。以光其所为书。至后周逍遥公夐。出世家富贵中。隐身行道。当其时及后代论者。以蜀严郑谷口不能为比。逍遥公五世生潞州上党谏议大夫希元上党吏部侍郎太尉肇。吏部右补阙翰林学士右散骑常侍致仕赠司空绶。常侍生公。于逍遥公为九代孙。年十一。以明经取第。为太常寺奉礼郎秘书省校书郎。选判入等。咸阳监察御史。公曰。是官岂奉养所宜耶。上疏乞免。改著作佐郎。当贞元中常侍公事德宗为翰林学士。帝深于文学。明察人间细微事。事有密切。多委之。岁久忧畏病心。帝曰。某之心我其尽之。以致仕官屏居西郊。公早夜侍侧。温凊饮食。迎情解意。一经心手。积二十馀年。丁常侍丧。自毁不欲生。后相国李公逢吉以相印镇武昌。皆虚上职书。卑辞至门。公起赴武昌。未至府。拜监察御史。迁左补阙。事文宗皇帝。时宰相百吏。愿条功德。撰号上献。公独再疏曰。今东川川溢杀万家。京师雪积五尺。老幼多冻死。岂崇虚名报上时耶。乃止。遂讫十五年不答尊号事。改侍御史尚书吏部考功员外郎。当大和九年文宗思拔用德行超出者。以警𢥠天下。故公自考功不数月拜谏议大夫。召为翰林学士。遂欲相之。公立银台外门下。拜送疏入。具道先常侍遗诫。子孙不令任密职。言恳志决。乃命掌书舍人阁下。公复坚让。不半岁。转太常少卿。一岁迁给事中皇太子侍读。公复陈先诫。以侍读辞。自宰相下皆曰。以一子请教于公。是宜避耶。公不听。凡拜三章。终不能夺。灵武节度使王晏平罢灵武。以战马四百匹兵器数万事去。罪成贬康州司户。不旬日。改抚州司马。仙韶院乐官尉迟璋以乐官授光州长史。晏平以财赂贵倖。璋太有宠于上。公皆封诏书上还。上比谕之。公持益急。竟以康州还晏平。璋免长史庄恪太子得罪。上召东西省御史中丞郎官于内殿。悉疏庄恪过恶。欲立废之。曰。是宜为天子乎。偫公低首唯唯。公独进曰。陛下唯一子。不教。陷之至是。太子岂独过乎。上意稍平。不数日。迁尚书右丞。朱衣鱼章。迁兵部侍郎。亟请丞相。愿为治人官。出为陕州防禦使御史大夫。服章金紫。回鹘窥边。刘桢继以上党叛。东徵天下兵。西出禁兵。陕当其冲。公抚民供事就不两告苦。入为吏部侍郎。典一冬选。老吏无所卖。复以御史大夫出为宣歙池等州观察使。赋多口众。最于江南。公急恶宽穷。益自俭苦。刑律其俗。凡周一岁。无所更改。自至大治。公幼不戏弄。冠为老成人。解褐得官。超出偫众中。人不敢旁发戏嫚。及为公卿。在朝廷省閤中。大臣见公。若临绝壑。先忖度语言举止。然后出发。其所执持不可者。笔一落纸。言一出口。虽天子宰相。知不能夺。俯委遂之。不以德行尚人。人自敬畏。不施要结于人。人自亲慕。后进凡持节业自许者。获公一言。矜奋刻削。益自贵重。官卑家贫时。主将家事。在私阃内。高曾兄弟。镌琢教诱。嫁娶衣食。无有二等。疾甚将终。悉召亲属宾吏。称先常侍诗句云。在室愧屋漏。因曰。今知没身不负斯诫。遂涕下不禁。当夫子世。得七十子。国小俗俭。复有圣人为之师。使生于今。与公相后先。必有能品之者。夫人陇西李氏。赞善大夫怂之女。先公四岁终。生四男。长曰礭。前国子监四门助教。次曰璆。前明经。次曰镶。次未免乳。女四人。长嫁南阳张复鲁。复鲁得进士第。有名于时。为试太常寺协律郎岳观察支使。其下皆稚齿相次。铭曰。
德则至矣,位以充乎。
如其充兮,可大厥功。
以施生人,天先告之。
万日之期,天实为之。
唐故歙州剌史邢君墓志铭 唐 · 杜牧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五
亡友邢涣思讳偫大和初进士第于东都。一面涣思。私自约曰。邢君可友。后六年。宣州吏部沈公。涣思京口事王并州。俱为幕府吏二府相去三百里。日夕闻涣思佽助并州。钜细合宜。后一年。奉沈公命。北渡扬州丞相牛公。往来留京口并州峭重。入幕多贤士。京口繁要。游客所聚。易生讥议。并州行事有不合理。言者不入。涣思必能夺之。同舍以为智。不以为颛。并州以为贤。不以为僭侵。游客贤不肖。不能私论议以一辞。公事晏欢。涣思口未言。足未至。缺若不圆。曰。往年私约邢君可友。今真可友也。卢丞相商镇京口涣思复以大理评事应府命。今吏部侍郎孔温业中书舍人以重名为御史中丞补阙为贺客。孔吏部曰。中丞得以御史为重轻。补阙宜以所知相告。涣思言。中丞曰。我不素知。愿闻其为人。具以京口所见对。后旬日。诏下为监察御史会昌五年涣思户部员外郎出为处州。时牧守黄州。岁满转池州。与京师人事离阔四五年矣。闻涣思出。大喜曰。涣思果不容于会昌中。不辱吾御史举矣。涣思处州歙州自池转睦。歙州相去直东西三百里。问来人曰。邢君何以为治。曰。急于束縳黠夷。冗事弊政。不以久远。必务尽根本。曰。邢君去缙云日。稚老泣送于路。用此术也。复问閒日何为。曰。时饮酒高歌极欢。曰。邢君不喜酒。今时饮酒且歌。是以不用系虑而不快于守郡也。复问曰。日食几何。曰。嗜彘肉。日再食。凡三致专书曰。本草言是肉能闭血脉。弱筋骨。壮风气。嗜之者必病风。数月。涣思正握管。两手反去背仆于地。竟日乃识人。果以风疾废。舟东下。次于睦。两扶相见。言涩不能拜。语及家事。曰。为官俸钱事骨肉亲友。随手皆尽。盖壮未期病。病未期死。今病必死。未死得生至洛幸矣。妻儿不能知矣。君进士及第历官九。历职八。始太子校书郎协律郎大理评事监察御史京兆府司录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处州剌史歙州剌史。职为浙西团练巡官观察推官度支巡官。再为浙西观察推官。转支使户部员外郎判度支案。代刘祯为制使使镇魏料军食。赐绯服银章。初副李丞相回再副高尚书铢抚安上党。三面征师。大和三年六月八日。卒于东都思恭里。年五十。邢氏。周公次子靖渊封为邢侯。国灭因以为氏。西汉宇为太尉。子绥为司空。曾孙世宗光武时骠骑将军世宗元孙禺因居河间。禺当曹魏时。参太祖丞相事。终于太常。邢有河间南阳。君实河间人太常后也。后至晋魏巳降。皆有官禄。唐麟台郎中于君为曾祖。麟台奉天待封。奉天缑氏丞至和。君即缑氏子。两娶。前夫人陇西李氏。忠州史佐次女。今夫人南阳张氏。寿州剌史植女。四男。曰怿⿰(惨皆)温郎寿郎。用某年某月某日葬于偃师县某乡某里某原。葬有月日。其孤立使者哭告于柩。来京师请铭。铭曰。
十五知书,二十有文。
三十登进士,五十终剌史。
才能温良,并包与之。
而止于斯,七政在天。
一回一旋,差以氂数。
能穷知贤,贤者多天。
不肖寿考,谁为圣魁。
孔不能究,无可奈何。
付之以命,曰如命何。
御札李氏名赞 明 · 权近
四言诗 出处: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予与西原李公。同事恭悯王。公充宿卫。予持笔橐。虽文武异途。而于朝夕相与左右。义若兄弟。况吾韩氏之姻娅也。其恩情尤笃焉。时其家尊义谷先生尚康宁。王以其耆儒旧德。特加礼貌。亲书义谷清乡四大字以赐之。牧隐相国为之赞。又于公承渡二字。其名也。渡本度字。乃寓舟楫之意而改之。其期望不浅矣。未几。王弃群臣。公亦继逝。呜呼惜哉。嗣子佐郎仲蔓抱以来曰。吾祖若父皆受恭悯亲札。于吾祖敬之。故以字。于吾父爱之。故以名。吾祖既得牧隐之赞。而吾父名迄今未有赞之者。后世孰知其宸翰哉。吾子辱与吾先人游。敢请。恭悯笔法之妙。李氏世德之美。牧隐言之尽矣。予不敢赘。第念夫予知君家三世矣。俛仰之间。奄忽三纪。追思曩昔。永怀存没。奉玩之际。不胜感怆。乃为赞曰。
于昭云汉,著象于天。
其光下被,品汇(一作汇)贲然。
仰瞻奎画,维宝之传。
孰应殊锡,维臣之贤。
舟楫之渡,期望匪轻。
唯其有实,是以有名。
名存事往,感怆于情。
子孙世守,永保令声。